
泳池水质需要达到“泳池水质卫生标准”,才能保证健康的水环境。
在游泳水处理中,调节池水的pH值是很重要,pH值会影响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,游泳者的舒适度及池水的水质平衡。
浊度是反映出池水中悬浮污染物颗粒含量的多少。和水的透明度/能见度成反比。浑浊度高,水的透明度/能见度就低。浑浊度低,水的透明度/能见度就高。浑浊度1 NTU(也就是水中能见度12米)。
游离性余氯(又称自由性余氯)——在池水中以次氯酸及次氯酸根离子形态存在的氯消毒剂的浓度。能持续杀死泳池水中细菌的氯消毒剂残余量。
游离性余氯过高会刺激人体粘膜皮肤,太低又不能达到满意的杀灭微生物效果。

在游泳池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消毒效果,采用了各种消毒剂消毒,而氯消毒氧化还原电位(ORP)是泳池消毒剂投加量的控制指标,ORP保持在650mV以上,可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生长。ORP越高,细菌越快被杀死。
尿素是人体尿液和排汗产生的。尿素超标主要靠增加换水频率或者投放尿素稀释剂解决。高浓度的尿素会与泳池中的氯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结合性余氯,刺激游泳者的皮肤,呼吸道和眼睛。
当游泳池选择以二氯及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时。长时间使用,会产生次氯酸和氰尿酸,氰尿酸过低,使氯消毒剂在阳光下消耗很快,2小时挥发80%~90%。氰尿酸过高,会出现“氯锁”,游离性余氯的消毒和氧化能力下降,造成水发白浑浊、长藻

生物等指标和人体健康直接相关,有必要采用比较高的标准。本水质标准中提出菌落总数≤200CFU/L。水中总大肠菌群限值要求(MPN/100mL)均为不中检出,本标准也遵循这样的限值。
水的总碱度是水中溶解的碱性盐,如重碳酸盐(HCO3-)和碳酸盐(CO32-)等的一种度量,是衡量池水抵抗pH值改变能力的物理量。总碱度对水有缓冲作用,控制总碱度的目的是控制pH值的变化
总碱度过低<60mg/L,有腐蚀倾向,混凝土表面的凹陷,金属的溶解和池壁色斑
pH值上下波动,聚合氯化铝沉淀效果差。
总碱度过高>150mg/L,pH值往碱性浮动,pH值难以降低。有结垢倾向的水质,造成堵塞过滤器,水质浑浊,能见度降低。
水中各种形态的钙的总浓度——钙硬度。包括由钙的硫酸盐、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以及钙的碳酸氢盐[Ca(HCO3)2、Mg(HCO3)2]所形成的硬度。
钙硬度过低,池水易起泡,消泡速度慢
钙硬度过高,有结垢倾向的水质,造成设备及池壁池体的结垢,堵塞过滤器,水质浑浊,能见度降低。影响加热设备的效率